天天热议:检验干货|血液体液、生化免疫检验影响因素详解

2023-02-14 03:49:55 来源:检验医学

检验报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检验报告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和患者准备、样本采集运输与保存、实验室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分析系统的完好性等多因素密切相关。


(资料图片)

检验人员在报告审核时,应该深入分析检验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史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检验数字背后的真相,积极和临床及患者进行沟通,体现检验的知识价值。

"2022年检验医学质量与信息化管理"圆桌论坛第六期 - 【检验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如期举办。会议就生化、免疫和血液体液3大方向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解析。

【直播回放视频】

专家讲座内容精要

《用临床思维探寻生化检验数字的秘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李贵星教授

检验是什么?

检验是通过对可得到的人体材料(主要是体液)进行分析,帮助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过程。从该定义中,给我们清楚展示了检验医学的任务:即样本检测(检验技术--做检验)+ 分析结果(检验知识--看结果)的双重作用。

帮助诊疗方面应该如何体现?我认为是要像影像和病理一样发出诊断性报告。检验报告应该同其他一级部门的报告一样,既有检查的结果,描述性的内容,体现劳动的价值;也有诊断意见,体现知识的价值。我认为检验不应该只是一门技术,而应该是一门医学。

检验很重要,但检验很难!

检验很重要,70%的医疗决定来自于检验的,检验对临床非常重要,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检验其实是非常难的!

检验有双重内容,一是做检验,二是看检验。做检验大家非常熟悉,随着检验技术自动化的发展,看检验更显重要,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要对检验指标非常了解,包括其来源、去路、功能和疾病的关系,这需要掌握强大的临床知识和药理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检验知识,比如临床可报告范围、检测原理等等;再有,看结果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治疗史;更重要的是,需要永不停止的学习,做好这些,具备强大的知识储备是检验真正走向临床的前提。

检验人是发现疾病的第一道关口,检验人分析结果是责任,也是职责所在。分析结果才是提升检验知识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检验地位的必经之路。

贵老师精心挑选了5个典型案例,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轻的检验人能通过这些案例去体会、思考自己未来的检验之路。

案例一

通过这个案例想告诉大家,有人说检验人只需要做结果,看结果是医生的事儿。其实检验人是疾病的第一道关口,临床细分专业比较多,每个临床医生可能对其他专业的报告分析并不透彻,检验人发现问题以后及时分析,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案例二

通过这个例子也告诉大家,通过检验人结构性的分析,可以帮助一个求医问药2年的患者找到疾病的原因。

案例三

通过这个例子想告诉大家,检验人应该去分析检验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深挖数字背后的真相,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患者,我们应该通过让患者受益来体现检验的知识价值。

案例四

我想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大家,检验确实很重要,有些指标很早就可以揭示患者疾病的真相,但是需要我们去分析结果,而分析结果是非常难的,需要具备很强大的临床知识,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Giteman综合征,如果你不知道低钾、低镁、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高血浆肾素这些指标说明什么问题,患者的病因是分析不出来的。

案例五

检验未来如何走向临床,我的经验就是向临床学习,日积月累。每天上班的时候,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患者比较奇怪的结果都收集起来,当有空余时间的时候,去回顾每一个患者结果背后的问题。

临床和检验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患者。我们检验除了去做一定要去看,如果你学会了去看,临床医生一定会向你请求帮助。

这是我院其他科室主任跟我交流的微信,其实有时候他们把结果发给我看,听我的意见,问我诊断报告怎么来进行分析,患者怎么分析,我给他们提供一些意见。等患者来就诊的时候,他们也按我的思路去进行排查。

我们所出的每一张报告背后都有患者渴望的眼神,做出来结果非常简单,难的是数字背后非常复杂的真相,我们检验不应该只给出表象的数字,更应该探寻数字背后的真相,检验与临床之路怎么走?每一个人都去走,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定量免疫检测技术发展中,关注抗原过量和分析干扰》

北京协和医院 - 程歆琦教授

定量免疫学检验的原理

现在多数医院的生化免疫是不分家的,尤其是定量免疫学检验,不少临床实验室把它归为生化检验的一种,有些生化分析仪上也可以做基于免疫学方法的项目。另外随着检验医学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全自动流水线系统把生化和定量免疫学检验整合在一起,未来更加难以严格分开。

1、免疫比浊(均相免疫分析)

免疫比浊的原理是可溶性的抗体和可溶性的抗原形成不可溶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溶液的浊度增加,通过测定浊度的改变情况,来检测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根据检测器和光源的关系,免疫比浊分为透射比浊和散射比浊,目前生化分析仪基本上都采用透射比浊,特定蛋白仪和凝血分析仪等采用的是散射比浊。

2、双抗体夹心(标记免疫分析)

双抗体指的一个是固相抗体,包被在磁珠或者96孔板上,可以和待测标本中的待测抗原结合,其作用是捕捉标本中的抗原。另一个是标记抗体也叫二抗,它的作用是和抗原在另一个表位结合,形成抗原三明治结构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待测抗原的浓度和检测到的发光信号值成正比的。通常情况下双抗体夹心测的是蛋白或者是多肽类的抗原。

3、竞争性免疫

竞争性免疫体系中只有一个抗体,且同时存在待测抗原以及和待测抗原类似的标记抗原,标记物标记在和待测抗原类似的抗原上。比如甲状腺激素检测。待测抗原和标记抗原都可以和抗体结合,同一反应体系里边这两种抗原存在竞争关系。

如果待测抗原少,那么和抗体结合的标记抗原作用多,如果说待测抗原多,那么和抗体结合的标记抗原就少,也就是说随着待测抗原浓度的增加,信号值反倒是下降的,这个就是竞争性免疫的原理。

分析干扰

1、分析干扰机制

前面所提到的抗体虽然能够和相应的待测抗原进行特异性的结合,但是人类血清中还存在其他物质能与其交叉反应,最常见的包括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一些药物保健品等等,这些物质可以和待测抗原对应的特异性抗体交叉反应,进行非特异性的结合,导致检测结果的异常。

异嗜性抗体的假阳性干扰机制

异嗜性抗体的假阴性干扰机制(概率极低)

竞争性免疫中的分析干扰

2、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识别分析干扰?

以下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高度怀疑分析干扰存在的可能:

免疫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极度不吻合;

免疫检测结果与同批次其他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匹配;

本次检测结果与历史结果差异明显;

患者有自身免疫病和慢性疾病且检测结果难以解释;

近期接受过预防接种、输血、生物素以及单克隆抗体治疗者;

动物饲养员或与动物密切接触者;

3、如何确认分析干扰?

更换检测系统重新检测;

连续倍比稀释法;

使用HA阻断剂;

PEG沉淀;

以上这些方法尤其是后3种方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一定要加对照,在有对照的情况下,对照阴性,患者阳性,我们可以确认存在干扰。

另外随着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未来很多类似激素类物质的检测都会用质谱这种能够避免干扰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总结一下,对于检验科的老师来说,一定要记住一句非常重要的话:looking beyond the numbers。

《血液、体液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应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芦慧霞教授

影响因素指的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检验影响因素顾名思义是决定检验结果正确的原因或条件。

检验影响因素涉及分析的全过程,包括检验前中后阶段,也是从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到实验室完成检测项目并发出报告的全过程。针对血液、体液检验全过程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

1、检验前影响因素

患者准备:安静状态下采血。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手册),血常规采血建议采用硬接式双向采血针;选择无死腔采血管防止提前激活凝血机制,保证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

生理性变化:红细胞生理变化;白细胞生理性真多;嗜酸性粒细胞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稳定,应急情况下应减少;血小板午后高于早晨、春季低于冬季、运动和饱餐后升高,静脉血高于末梢血10%。

药物影响;

人员影响(避免显微镜形态学人为误差);

2、检验中影响因素

设备和设施与环境:仪器性能验证、仪器校准和仪器比对、配套试剂和非配套试剂比对、血液细胞分析仪室间质评。

形态学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参照ISLH的显微镜复检41条建议性标准,制定本实验室复检标准,假阴性率小于5%;形态学室间质量控制,图谱识别,血细胞国家临检中心室间质控,质评报告结果的定期回顾分析。

3、检验后影响因素

报告审核:是否需要复检、各参数间相关性、结果解释应关注生理性变化。

结合临床诊断:诊断不符,前后结果明显异常要查找原因,如样本采集不顺利,EDTA-PTCP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认真分析临床反馈意见。

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1、检验前影响因素

患者准备:检查前正常饮食和活动,避免尿液稀释和浓缩影响检测结果;尿液常规建议留取第一次晨尿及时送检,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

样本采集:尿液样本采集手册;根据检验目的留取样本,与患者充分沟通。

送检时间:标本应该两个小时之内送检,关注住院患者尿液样本留样时间。

人员比对:定期培训和考核,保证每个行从事形态学检验的人员能力。

2、检验中影响因素

仪器和设施:仪器校准和性能验证,离心机每12个月校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关注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关注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可报告范围;检验结果可比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显微镜形态学人员应至少6个月进行比对。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质量控制:室内质控,商业质控品应有正常和异常2个水平,建立自己实验室的靶值,质控结果判读规则;室间质评,参加国家卫健委、省级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应定期回顾分析。

尿液有形成分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仪器配套质控品应有正常和异常2个水平,人工镜检操作标准化、能正确识别细胞形态,建立复检规则;室间质评,参加国家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

3、检验后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均为过筛实验,触发复检规则应进行显微镜检查,对干化学与镜检结果不一致应进行综合分析。关注不同检测项目的干扰因素。

认真分析临床反馈意见,关注样本留取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规范报告格式(参考尿液常规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

粪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1、检验前影响因素

粪便样本留取:参照临床体液检验技术要求,WS/T 662-2020;留取标本要求同患者充分沟通。

人员比对:资质要求、上岗培训,形态学人员比对每6个月1次,避免形态学人为误差。

2、检验中影响因素

仪器和设施:目前暂无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的质量标准,无行业标准出台。《尿液和粪便自动化监测专家共识》中要求自动化有形成分分析仪对有临床意义的有形成分的检出率不低于标准人工方法检出率的90%。

质量控制:粪便隐血实验室内质控需同时做阴、阳性质控品(低值),免疫学法注意避免后带现象,注意观察对照,当一种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当采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形态学室内质控要注意涂片制备厚薄均匀,按“城垛式”顺序观察,低倍镜观察全片,高倍镜大于10个视野;室间质评应积极参加卫健委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

3、检验后影响因素

重要检验结果及时与临床沟通;

认真分析临床反馈结果;

规范粪便报告格式;

粪便报告格式应包括一般性状检查,颜色和性状,粪便化学检查,镜检结果(包括红白细胞、虫卵、结晶、淀粉颗粒、脂肪滴等);

编辑:笪文武  审校:陈雪礼

关键词: 检验干货|血液体液、生化免疫检验影响因素详解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